八马茶业赴港交所:加盟效应减弱与品牌形象挑战分析,八马茶业全国加盟店
# 港股或将迎来新的茶企: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
## 八马茶业的上市历程
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,经过多年的努力,终于选择向港股市场迈出重要一步。根据表露易公开信息,八马茶业于2024年1月17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,计划在主板上市,华泰国际、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。然而,八马茶业的路途可谓波折重重,自2013年以来多次尝试在不同交易所上市,却屡屡遇挫。
### 2013 - 2015年:艰难的上市尝试
2013年,八马茶业曾计划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,经过上市指导期却无疾而终。2015年,八马茶业转向新三板,成功挂牌,并在短期内实现了市值的大幅度提升,上市首日的股价较其发售价翻了13倍。然而,市场热度未能持续,公司最终在2018年选择摘牌,企图寻求新的转机。
### 2021 - 2023年:再次尝试与撤回上市申请
2021年,八马茶业再次申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,但因未满足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而被迫撤回申请。2022年,公司又一次尝试在深交所主板上市,却因证监会对其提出的25页反馈意见,在面对包括关联交易、赌约合同等问题后,最终再次撤回上市申请。这十年间的波折,让八马茶业的上市梦变得愈发遥不可及。
## 港股市场的挑战与机会
在经历了A股市场的多次失败后,八马茶业选择转战港股,但市场对其未来依然保留着警惕和疑虑。随着高端茶叶的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内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大,八马茶业能否在港股成功“登岸”,仍然是个变数。
### 四成会员年度购买频率低
八马茶业作为一家以加盟店模式为主的茶企,通过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,截至2023年,八马茶业在全国拥有3370家连锁门店,位列茶企之首。然而,令人担忧的是,约有80%的线下直营店会员,每年的购买频率仅在1-2次之间,这意味着其消费者的黏性较低。
### 加盟店的快速扩张与业绩停滞
尽管八马茶业在短时间内成功扩展了加盟店数量,但企业的整体营收却未能如预期增长。2019年至2023年,其总营收从10.23亿元增至21.22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%。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,营收同比仅增长了0.6%。这种营收的停滞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。
## 高端茶市场的定位与研发瓶颈
八马茶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走高端路线,其部分产品定价相对较高。然而,虽然其高端茶叶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较大,但伴随而来的也有品质不稳定的问题。
### 品质控管的困境
根据招股书披露,八马茶业并未完全自有茶园生产部分产品,而是部分依赖第三方OEM的模式。这种代工方式导致产品质量不一,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下降。以往在电商平台上消耗者的反馈显示,高价茶叶中常有异物和包装过度等问题。
### 研发投入长期不足
在研发费用方面,八马茶业的比例一直低于1%。相较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,八马茶业在技术改进和创新上的投入显得不够,这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。
## 市场营销的力量与品牌构筑
尽管在产品和研发方面面临困难,八马茶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却显得颇为得力。公司通过多渠道的营销策略,积极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市场影响力。
### 线上线下的多重营销
八马茶业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展品鉴会和线下销售活动,还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。此外,邀请知名明星为品牌代言,大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。从2019年至2024年的数据可见,公司的销售费用逐年增加,高达销售和营销费用的39.5%。
## 估值与外部投资者的信心
八马茶业在历任投资者的注资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价值。尽管面临经营上的诸多挑战,依然吸引了一批外部投资者的目光。在闯入港股市场之前,公司的估值稳定在22.99亿元,较上市前四年的增幅不大,显示出市场的期待和现实间的落差。
### 港股市场的竞争压力
当前港股市场的茶企表现不尽如人意,天福、英记茶庄和澜沧古茶的市值较上市之初都有显著下降。在这样背景之下,八马茶业若能成功上市,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将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。
## 总结:未来之路
八马茶业的港股上市之路虽已开启,但能否实现稳定的增值和长足的发展,既取决于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,也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。面对挑战和机遇,八马茶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定位、产品质量和市场策略,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