赛力斯2024年预计营收1442亿,新能源车销量达42.69万,赛力斯汽车销量
# 2024年电动汽车市场展望与行业动态
## 赛力斯营收及新动力车销量预期
根据第一电动在1月21日的动态,赛力斯公司预计在2024年实现交易收入1442亿至1467亿元,与去年相比增长302.32%至309.30%。此外,公司预计净利润为55亿至60亿元,标志着其将实现扭亏为盈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在51.50亿至56.50亿元之间。
在新动力车销售方面,赛力斯预计2024年销售量将达到42.69万辆,同比增长182.84%。这主要得益于新动力汽车销量的显著增长,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也将大幅提升,超过年度计划目标。
## 宁德时代的成长与净利润预期
在另一个重要动态中,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在490亿至530亿元之间,同比增幅为11.06%至20.12%。虽然公司电池产品的销量有所增长,但由于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下跌,导致整体交易收入同比减少。然而,净利润的增长得益于公司在研发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上的持续增强。
宁德时代强调,以上业绩预报数据为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,最终的数据将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。
## 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地位
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取得重要突破,2024年度纯电动车产量首次超过特斯拉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在2023年度共生产了1,777,965辆电动汽车,略高于特斯拉的1,773,443辆。在纯电动汽车领域,比亚迪的年产量同比增长11.85%,年销量増长12.08%。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年产量同比增长73.34%,年销量增长72.83%。特斯拉在同年共生产了1,773,443辆汽车,交付量为1,789,226辆。
## 车企总部迁移和市场调整
一汽丰田宣布实施总部搬迁计划,将其位于北京的销售总部迁至天津,未愿意前往天津工作的员工可选择离职并获得N+7的补偿。同时,公司将对主销车型进行调整,部分销量表现不佳的车型可能会被削减,包括卡罗拉、雷凌、亚洲龙等热门车型。
另一方面,鸿受智行与华为的高端品牌尊界共同推出的首款车型S800在销售渠道上取得了进展。尊界门店的销售团队已经开始招募,预示着高端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。
## 新动力车销量排行榜及市场动态
在市场销量方面,1月21日的数据显示,第三周销量榜中,十足以0.95万辆的销量稳居新势力榜首;小鹏以0.94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,而零跑凭借35%的环比增幅超过问界和小米,进入前三名。问界以0.61万辆的销量再次超越小米,进入前五名。蔚来则以87%的环比增幅回归榜单,但排名暂时降至第十位,市场形势严峻。
## 雷军宣布小米SU7接付量创新高
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于1月21日公布,小米汽车旗下一款SU7在2024年12月的交付量达到了25,815辆,首次超过特斯拉Model 3的21,046辆,进入月销量排名的前五名。这标志着小米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逐步确立。
## 禾赛科技与奇瑞汽车的合作前景
禾赛科技近日宣布获得奇瑞汽车多个新车型的量产定点,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量产,届时将搭载禾赛最新一代激光雷达技术。截止目前,禾赛科技已累计获得来自21家车企的100款前装量产定点车型。
## 比亚迪的智能驾驶新计划
比亚迪汽车宣布将在未来2至3年内,在15万元及10万元级车型中全面标配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。此项计划将使得比亚迪未来发展更加注重智能化,助力车主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。
## 蔚来的新团队与前沿技术探索
蔚来汽车正式组建了约20人的团队,专门调研机器人狗项目,以提升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能量。这标志着蔚来在智能科技方面的进一步探索。
## 国际市场的政策变动与电动汽车的影响
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取消了前任政府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,这可能对电动车市场产生一定的波动影响。此次政策变动引发了对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担忧,尤其是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日韩车企。
同时,日产汽车正计划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重组,预计将裁员约9,000人,其中包括6700名生产岗位员工和2300名行政岗位员工。此举意在更好地顺应市场变化,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。
## 欧洲市场统计与新车销量增长
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欧洲新车销量增长了0.9%,其中混合动力车型的注册量呈现两位数增长,显示出市场对电动车型的逐步认可与转变。
## Smart品牌的市场调整
Smart品牌宣布将推出精灵#5 SUV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,以适应全球市场对纯电动车型需求的多样化。这项决定标志着Smart品牌在华市场的进一步策略调整,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。
## OpenAI的新AI功能
OpenAI宣布将推出名为“Operator”的新AI功能,用户可以在macOS应用中快速切换使用。这一功能将使得用户在处理编码、网页浏览、预订等许多工作时更加高效,可能将改变市场对人工智能助理的使用方式。